阿拉宝湾如何转向新生?从大航海文化的起点到永续旅游的未来进行式

阿拉宝湾被誉为世界最美的日出观测点之一。(摄影/Christ Kuo高敏智)

围绕阿拉宝湾与和平岛周边,一条文化路径从大航海时代开始,看着西班牙人上岸、阿美族人们深入海湾捞捕及日本人兴建防御工事,此地有着世上最美的日出之一,埋藏的是一则又一则的故事。

徒步走进和平岛阿拉宝湾,夏末傍晚,海风吹 拂着此处独特的地貌,彷佛有说不完的话语, 远方了望着基隆屿,见证这处历史之岛的记忆与伤痕。

这里是台湾与世界接轨的起点。

十六世纪因为西班牙人登岸,打开了此处与大航 海时代的连结。後来以渔业为生的阿美族人往北 迁徙,在此地建立了聚落,并以美好的名称「阿 拉宝湾」为名,亦即不要忘记自己的故乡。

大航海时代从这里开始

和平岛阿拉宝湾独特的豆腐岩景观是台湾唯一的珍贵地质资产。(摄影/Christ Kuo高敏智)

有鉴於整个和平岛及阿拉宝湾的潜力,基隆市政府爬梳此地的故事,期望透过走读大航海文 化的历史脉络,重整文化路径,带领人们真正认识这个地方的意义。毕竟,基隆和平岛除了独特的海蚀地形保留区这类地景上的观光优势外,阿拉宝湾的原住民聚落有着独特文化的深 度与广度,是深入认识基隆历史最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在十六世纪末大航海时代,西班牙人带着意外登岛,建立了圣.萨尔瓦多城( San Salvador ), 并在旁边挖凿龙目井作为水源,这座有着甘美泉水的水井喂养了周边许多人们,一直到日治时代都还是重要的取水地点。往上走到原住民聚会所,是当地聚落能再度凝聚向心力的聚会空间,也是文化复兴与在地族人能凝聚的新基地。沿着旁边的路径再往上走,是日据时期战略防御最前线的社寮东炮台。可以说,从西班牙人踏上岛屿,阿美族聚落形成,清领时期的炮台修筑,到日治时代对於水井、防御工事的再利用,这整条路线就是一段台湾史的浓缩。

水源的记忆与文化场景的保留

原民聚会所成为新的文化复兴基地。(图片/基隆市政府观光及城市行销处提供)

「我们希望藉由整个历史的演进及发展的背景,把这条文化路径找出来。」基隆市政府观光及城市行销处曾姿雯处长表示,透过详尽的田野调查,我们发掘出很多故事,不论是历史 的痕迹,或者不同族群走过的路径。

从龙目井作为起点,最终走向市定古蹟社寮东 炮台,此处就像是倾听历史声响的门户。这条 文化路径从三项装置艺术装置开始,包含镂空的龙目井井盖、彩绘设计平台与了望台,诠释当地人们生活的记忆。如同三个对应文化路径的切片, 镂空井盖描述了凿井、水源与生存之间的联系,平台设计彩绘连结了各文化路径的时间流动,最後以了望台结合现代与传统精神,传承了原乡文化。

在此地最具核心价值的场所,是「和平原民聚会所」这个新场域。阿美族祖先声声呼唤的「阿拉宝湾」,除了美丽的家乡外,强调的就是与族人们的连结。细心布置的聚会所,就像连结过 去与现在的重要场景,来到此处的人们,循着历史的轨迹,把传统的技艺传承下来。文化游程最重要的是体验,这是让人们可以互相理解 的关键,整合规划了 400 年来的文化脉络,再融合部落的体验活动,人们只要预约游程, 即可透过专业的导览,沈浸式地进入历史的河流中。也可走进聚会所,体验族人们的传统射箭课程、手作腌辣椒及专业的导览观光等行 程,走访历史秘境,同时体验生活,深入理解 和平岛及阿拉宝湾的真实与美好。

与地方高度共识成就文化路径

基隆市政府观光及城市行销处曾姿雯处长认为高度的共识是计画成功的原因。(图片/基隆市政府观光及城市行销处提供)

在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政府和地方居民的共识合作。

「不只是景观改造,我们也和当地的原民、艺术家做共识讨论,并邀请年轻人参与,这都是地方创生的一环。」兼具永续、生态及文化体验的观光资源并不多,曾处长谈到,无论是共识营,或是聚落的现况分析,发展可能性讨论,和地方居民的共创才是成型的关键。重新整饬後的龙目井周边空间更舒适宜人,地方的生活环境也获得改善。

而文化路径所延伸出的导览行程及导览员的训练,则是提供了二度就业或是青年族群返乡投入的可能性。更进一步,期望能吸引年轻的创作者带领特色店家进驻,刺激此地的经济发展,同时深耕文化底蕴。这些计画背後,都是彻底深入了解阿拉宝湾地区,并与当地住民长时间沟通与讨论作法的成果。

「我们希望这个计画是真的有经济及观光效益,又让民众不受到太多干扰,自然而然地推 动成文化旅游。」曾处长希望这计划能提升居 民就业与生活环境的改善。从环境营造,到後面甚至和当地原民开始讨论历史背景、部落图腾的应用,以及聚会所的建立,一切都需要长时间努力的沟通,让彼此的想法相呼应。

「这次算是彼此对於地方发展具有高度共识的过程。」提及阿拉宝湾的大航海文化路径,曾处长笑说,希望能吸引更多人重复到访,感受一下和平岛阿拉宝湾的美好。这里是被誉为全球最美日出观测点之一,每天海平面上升的第一道金色光芒射往岛上时,都细腻地触摸了一处处历史的痕迹,海风蚀刻了先人的路径,这 一次我们终於能清晰的辨明此处的前世今生。

|延伸阅读|

  • 王文静专栏:魔幻街廓,深夜鱼市——基隆崁仔顶
  • 从饮食文化到「观光大城」,什麽是基隆的性格?
  • 「基隆好物」计画前进松菸职人市集,用饮食及伴手礼诉说雨都文创魅力!

购买 VERSE 杂志


本文转载自《VERSE》014封面故事「在步道上,丈量台湾的尺度」,更多关於步道的故事请见杂志。

➤ 订阅实体杂志请按此
➤ 单期购买请洽全国各大实体、网路书店

VERSE 深度探讨当代文化趋势,并提供关於音乐、阅读、电影、饮食的文化观点,对於当下发生事物提出系统性的诠释与回应。

文字/黄博钺 摄影/Chris Kuo 高敏智 图片/基隆市政府观光及城市行销处提供 编辑/VERSE编辑部 核稿/郭璈文字/黄博钺 摄影/Chris Kuo 高敏智 图片/基隆市政府观光及城市行销处提供 编辑/VERSE编辑部 核稿/郭璈文字/黄博钺 摄影/Chris Kuo 高敏智 图片/基隆市政府观光及城市行销处提供 编辑/VERSE编辑部 核稿/郭璈文字/黄博钺 摄影/Chris Kuo 高敏智 图片/基隆市政府观光及城市行销处提供 编辑/VERSE编辑部 核稿/郭璈文字/黄博钺 摄影/Chris Kuo 高敏智 图片/基隆市政府观光及城市行销处提供 编辑/VERSE编辑部 核稿/郭璈

0 0 投票数
Article Rating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Comments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Close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